總編輯的話
連大學生都要會的設計思考
Cheers總編輯 盧智芳
這期封面故事的標題是「一流主管都在用的設計思考」,這是事實,報導中也有很多經理人與企業案例,不過,我猜想,也許不用再過多久,更適合的標題就會變成「連大學生都在用的設計思考」。
這不是誇張的說法。最近我偶然聽見一位知名的大學教授談起,現在他們在教學上最傷腦筋的事,就是剛進來的大一新生心態都很「廢」。
才從考試壓力中解放出來,一心只想玩,對學習提不起太高的自主性和興趣。於是,他開始在大一學程中引進設計思考,要學生試著認真地想像:「5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?又期待成為什麼樣子?」
這當然是大哉問,相信也絕對不是只有大一新生才有這個困惑。不過,在用設計思考處理人生的問號前,其實可以先拿來解決工作、生活中的各類大小問題。
練習個幾次,除了對這個工具愈發熟練,說不定小問題各個擊破的同時,大問題也跟著迎刃而解了。
為什麼放在今天,設計思考變得特別重要又好用?我自己覺得有幾點理由:
第一,它有助於打破人的慣性。我們常常活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,認為這樣做行不通,那樣做絕對沒搞頭,但實際上可能完全不是這樣。現在是個凡事都能被顛覆的時代,
設計思考強調的「觀察」、「同理心」,其實就是回到「眼見為憑」,不要被經驗或印象局限,重新定義問題本質,到最後往往會發現,要採取的行動和預設完全不同。
第二,它也有助於擴大生命的彈性和自由度。設計思考講究「嘗試」,儘管一時間未必能找到最佳解答,但先小做試試看,可以再往前,不行就修正再試,或是提早掉頭。
人生最糟糕的狀態,並不是經歷這些可承受的失敗,而是因為執著於「不能失敗」,反而在原地遲疑不前,無法下決定,徒然讓時間與機會流逝。
當把「邊做邊試、邊改邊做」視為一種必然過程時,你不覺得,世界突然寬廣不少,心理負擔也一下子降低很多嗎?
改變不簡單,但也不用怕
時序進入4月,很快地,今年第一季已經結束了。過完年後剛換跑道的人正在適應環境;校園中的應屆畢業生則要做最後熱身,準備進入職場;
未來9個月,相信你我手上,都還有很多今年的新計畫要進行。大家都渴望改變,卻又難免因此不安。
這時候,相信透過特別企劃中3個人物的故事(見第30頁起),可以帶給你更多勇敢開啟新頁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