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期數 | 109 |
---|---|
出版日期 | 2019/11/01 |
可扺用 | 特價商品,不適用折抵服務 |
109期11月號–聊出思辨力:破解假訊息,提升數位素養
全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假新聞、假訊息,當我們的孩子每天上網三小時,接收資訊最主要的來源是YouTube、Facebook,他們受假訊息的威脅比你想像得大。
假訊息氾濫,你以為和孩子無關嗎?從認知心理學看,孩子常上網,接收破碎資訊或假訊息,大腦會逐漸不思考……學會辨識事實、養成思考習慣,從小就要開始。
推薦加價購商品
簡介
封面故事
聊出思辨力──破解假訊息 提升數位素養
全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假新聞、假訊息,當我們的孩子每天上網三小時,接收資訊最主要的來源是YouTube、Facebook,他們受假訊息的威脅比你想像得大。
假訊息氾濫,你以為和孩子無關嗎?從認知心理學看,孩子常上網,接收破碎資訊或假訊息,大腦會逐漸不思考……學會辨識事實、養成思考習慣,從小就要開始。
影片介紹
編者的話
眼見為真時代不再,常問:「真的假的」 文/陳雅慧
聽到《親子天下》要做關於假訊息、假新聞的封面故事時,身邊家長反應有點遲疑:「這個議題很政治,小孩不用太早教!」或「假訊息都是大人在傳播,大人自己都不會分辨,怎麼可能教小孩?」
現在的中小學生是數位原住民,他們認識世界的管道就是網路和社群平台,但網路和社群平台卻是假訊息最大的溫床。科技快速發展,照片或影片都能輕易假造和編輯,有圖有真相、眼見為真的時代已經過去。思辨力和批判閱讀能力,是數位原住民在網路上求生存的關鍵能力,重視多元觀點、愛閱讀、常思考,才能判斷訊息真偽。
十一月號封面故事「破解假訊息、提升數位素養|聊出思辨力」採訪過程中,有四個觀察和大家分享:
一、隱憂:媒體素養學校和家庭不教,中學生不關心
今年九月,《親子天下》針對全台灣國高中生做了媒體素養調查,有效回收超過一萬五千份問卷,這是台灣目前為止,關於中學生數位素養,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查。我們看到,中學生每天上網超過三小時以上比率達三五%;四五%國中生透過網路吸收新聞訊息,高中生則高達六四%;有六成以上中學生,過去三個月都接收過可疑訊息,但對於假訊息(假新聞)的社會現象,只有半數覺得和自己有關。(第78頁)
二、隱憂:假訊息正破壞孩子的思辨力
孩子太小不碰政治,假訊息就跟孩子無關?但認知心理學研究顯示,長期滑手機、只接收破碎資訊的孩子,大腦忙著反應,無法養成思考的習慣,更易淪為靠直覺判斷,被假訊息左右的人。
三、對策:假訊息是新型態戰爭,思辨力是防身術
資訊戰爭不是未來式,而是現在進行式。不論中國、俄羅斯、恐怖組織、全球大數據公司,都企圖操控演算法,透過社群媒體製造話題,操縱大眾。每個人按讚的舉動,都會成為被操縱的資訊戰武器。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提出:「閱讀長文、提高專注力,大腦才會進行長遠、脈絡化的思考,有助於辨別假訊息。」
四、對策:「真的假的?」覺察假新聞無所不在
面對數位時代的挑戰,十一月號封面故事採訪了各個領域的專家,提供不同的經驗和方法,還有各種企業行動和教學教養資源。但是最重要的第一步,就是要覺察,假訊息正在危害民主,當看到奇怪的訊息時,先警覺「真的假的?」然後試著去確認「消息是哪裡來的?」「是新聞還是舊聞?」「哪個媒體報導的?」「裡面採訪了誰?」只要能夠多停下來想一想,這種思辨的練習和對話,可以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數位公民。
暢銷排行榜

- 1
怪傑佐羅力46: 怪傑佐羅力之亂糟糟鬧哄哄電視臺
- 2
豐盛
- 3
允許犯錯的正念管教
- 4
晨讀10分鐘:我的成功,我決定!【展示書】
- 5
逆齡餐桌
- 6
被遺忘的孩子【展示書】
- 7
平靜的心,專注的大腦【展示書】
- 8
我是好人【展示書】
- 9
情緒教養,從家庭開始
- 10
【預購】2020全球大趨勢